. . . . . .
全国统一服务电话:400-178-9177

新闻资讯

News center

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 新闻资讯> 公司新闻
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 新闻资讯> 公司新闻

包子的进化史

发布时间:2019-12-03      点击次数:1744

包子的魅力有多大?  

梁实秋在《雅舍谈吃》《汤包》一文中,用一个故事做了很好的解读:  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  才出笼的  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  因为包子咬破  汤汁外溢  流到手掌上  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 这种诞生了近2000年的吃食  直到今日依然占据着中国饕客的心  

西晋  

包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  当时的文学家束皙在《饼赋》中这样写到:  于时享宴,则曼头宜设  这里的“曼头”就是“馒头”  也就是现在的包子  根据现存的实物资料  中国人在西汉初期发明了磨  石磨发明后中国小麦主产区(黄河流域为主)的人们才开始吃面食  也就是《饼赋》中的饼  不过当时的“饼”并非今天意义上的饼  而是所有面食统称为饼  如面条被称为“汤饼”  未经**的蒸饼被称为笼饼  它可谓包子的前身  包子的面皮是将面**后再蒸熟的  所以不但松软适口  而且易于消化  青海喇家遗址发现的古代“面条”,这就是古代人口中的“汤饼”。  

蜀汉  

不过关于包子起源更流行的说法  源自宋代高承编撰的《事物纪原》:  诸葛亮南征,取面画人头祭之  相传蜀汉建兴三年(225年)秋天  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孟获后班师回朝  蜀国大军行到泸水时  由于天气恶劣部队无法渡河  诸葛亮被告知祭祀战死于此的士兵才可渡水  但听闻祭品需要49颗人头  诸葛亮不愿平白无故增加49条冤魂  经苦思冥想想出用一种物品替代人头:  他命士兵杀牛宰羊  将牛、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  在外面包上面粉  大人头模样  入笼屉蒸熟  用此祭祀后泸水天气转晴  诸葛亮率大军顺利渡了过去  由于是在蜀国西南蛮荒之地  这种祭品被称作“蛮首”  鉴于诸葛亮在发明包子中做出了巨大贡献,后被奉为面塑行、馒头和包子的祖师爷了。  

这种风俗后从蜀国传到全国各地  由于“首”“头”同义  “蛮首”被称作“蛮头”  北方人发现蛮头蒸熟后的表皮很有光泽  光泽在古汉语中为“曼泽”  北方人就将“蛮”字改成了“曼”字  后因汉字中与吃食相关的字都带有“食”字旁  曼头就渐渐称为“馒头”了  


上一条:没有啦!
下一条:包子的魅力有多大?

返回列表

您感兴趣的新闻

版权所有 : 江苏楚小二食品有限公司

设计制作:网商天下